http://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新华网辽宁频道
[二人转的新发展]   
  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二人转演员出身的赵本山,即使在成名之后也没有忘记自己艺术的根源——二人转。在二○○一年,他发起组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立志要将二人转这个在东北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发扬光大,使其再现辉煌。在这次大奖赛中涌现出的许多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如翟波、王小宝、王小力、张小飞、唐鉴君等都出演了赵本山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刘老根》。随着这部剧的热播,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东北二人转热”。剧里二人转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使全国人民对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老辈的艺人们总爱说:“不疯魔不成活。”话虽说得有些极端,但是话外用心可谓良苦。也是告诫后辈们,对于自己的艺术事业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达到痴迷的程度,很难有所成就。

  日前,痴迷于二人转艺术的著名演员赵本山在长春关于二人转表演中谈论“性”的一段言论,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二人转的关注。

  赵本山向新华社记者说,电视剧上那些亲吻镜头、光个膀子的不有的是吗?大家不都在看吗?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不能老回避这些东西,不要把二人转完完全全离开“性”去说。那样,它就不是二人转了。但也不是说,让二人转非往“性”上整,而是不要回避这类问题。(新华社2月28日发)


丑角表演(1)
丑角表演(2)
旦角表演
老外也爱二人转
于是有人就问:二人转真的是无“性”不成活吗?


  
二人转在东北起源,并流行了三百多年,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在民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充分体现出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荤口”太多,以庸俗、下流的表演取悦部分观众等格调不高的问题,似乎成了二人转难以摆脱的顽疾,有人甚至认为应该彻底取缔这种表演形式。对此,观众的说法不一。

[观众各执一词]


  
七十多岁的沈阳市民张大娘是个二人转的老戏迷了,她说:我打小就爱看二人转,最喜欢的是《包公赔情》、《大西厢》、《马前泼水》这些老戏,新戏也爱看,但是现在的没有过去那些老人唱得好啦,“脏口”、“黄嗑”、乱七八糟的太多啦。我看还是应该多说点健康的那个。没啥事儿,碰上好戏啦,我也还去听听,毕竟听了一辈子,舍不得啊。

  二十八岁的侯先生刚参加工作不久,他说:我以前不爱听二人转,觉得那都是老掉牙的东西啦,可是看了赵本山演的《刘老根》之后,我觉得二人转也挺好听,至于小剧场里有些个表演涉及到了“性”方面的话题,我觉得也没啥。看人家港台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里,不也有拿这个说事儿的嘛,就是一个插科打诨,别让小孩儿听见就完了。

  六十多岁的王老汉,措词激烈:我认为赵本山的说法不对,性本身就不是公开的事儿,赵本山是在含而不露地提倡黄色二人转。我非常喜欢二人转,但我反对脏口二人转、黄色二人转,作为公众人物赵本山应该为自己的说法负责!

  三十多岁的赵女士,对赵本山表示支持:我觉得赵本山也真是挺不容易的,他的话不是说支持黄色二人转,人家是希望对二人转多一些理解,不然赵本山也没有必要搞什么绿色二人转啊。

[二人转老艺人的话]


  今年51岁的二人转老演员丁少良,现在沈阳话剧团工作,他现在也仍然活跃在二人转的表演舞台上。

  接受专访的时候,他说:现在社会上各种层次的人都有,许多观众就是爱看“怪”的。二人转演员自己说,这样表演,观众爱看啊,有市场啊。你好好演,好好唱,他不愿意看啊。没办法,只能耍怪。演出的文化氛围很重要,要是一有演“荤段子”的,观众就往台下撵他,你看他还敢演?

  在鞍山,我认识两个表演二人转的兄弟,过去演的是京剧武生啊,现在改唱二人转了。他们白天给老头老太太演出,一点儿也不黄。晚上我们几个朋友花了70块钱买了七张票,进去一看:真是有意思啊,不过可是真黄啊。

  他们对我说,大哥啊,我们这么演才能生存啊,一个月弄好啦,能收入几万块钱。现在有的地方的文化稽查根本就不怎么管。来检查的话,剧场的老板就说啦,不这么演,我剧场黄了,你给我钱啊?

  现在有一些磁带、VCD搞什么《傻子相亲》、《傻子嫖娼》等等,所谓的“傻子系列”,简直是没法听。有的地下公司,一直在录制“黄色二人转”,还要弄什么“金瓶梅”系列。他们是发了一笔横财啊。

  现在许多二人转演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法搞创作,社会上也没有人愿意写、没有人愿意编新的二人转段子。写新的段子,拍新的节目,需要钱啊!于是演员为了迎合观众,就在台上瞎说,瞎唱。观众不乐,就使劲儿“作贱”自己,在台上“扇大嘴巴子”,一闪就上百个啊。这钱挣得也不容易啊!

  我就跟他们说,今天你闪嘴巴子,观众乐了;明天要是有的观众让你脱衣服,你也脱啊?好,就算你衣服也脱了!可要是他们还有更过分的要求呢?你也干哪?

  我最不赞成的就是二人转演员“丑扮”。你要知道啊,二人转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够那么使劲儿往俗了演啊。

  我母亲过去也是二人转演员,她就说,过去的老二人转里也有荤的,但是多少那也是和剧情有关联的,可没有像今天这么演的啊。现在的二人转啊,女的是“妖”,男的是“怪”,合起来是一对“妖怪”。 “二人转演员啊,一定要自尊自爱。”

  你看现在比较著名的二人转演员:赵本山、潘长江、阎学晶,他们什么时候说“荤口”啊?那是文化层次、文化底蕴上来了,他们自己也在学习啊。赵本山很重要的一条功绩,就是通过他的宣传,把二人转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档次上来,但是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希望社会上更多的关注二人转,共同提升他的文化层次。

  我自己曾经录制过二十三盘二人转的磁带,没有一句“荤嗑”。下乡表演,我跟观众们说,今天我让大家看看什么叫真正的二人转。

二人转表演(1)
二人转表演(2)
农村的二人转表演受到农民欢迎


[记者调查]


  最初二人转的主要演出地点是在农村,近些年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城市剧场演出。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

  但是,现在演出的“二人转专场”,基本没有唱二人转传统大戏的,唱小帽的也就是《小拜年》、《反正对花》、《双回门》等几段熟戏,除此之外,就是傻子系列、红色回忆等所谓的小品表演,或者是改词换调的变味演唱,或者是吹葫芦丝、萨克斯的才艺展示。不少的剧场出现了“二人转专场”不唱二人转的怪异现象。而演员在台上的插科打诨的说口表演,多是口无遮拦,率性而为,“荤嗑”、“粉词”满天飞。黄色的粗口,下流的动作,越来越多地充斥着二人转演出舞台。
  几乎每年,沈阳、鞍山等地都有二人转演出场所因涉及黄色内容被停业整顿。许多二人转演员,都羞于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的演员身份,有的则隐姓埋名,远离家乡,在各地流动演出!

  正因为如此,赵本山的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二人转”的口号。日前,在辽宁省文化厅等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的“东北二人转展演”活动中,近百名二人转演员参演,吸引了万余名观众。展演还评选出了十大名丑、十大名旦,他们联名承诺遵守文化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不上演有不健康内容的二人转,并向全省的二人转演员发出倡议:告别不健康的二人转演出。

  但是在没有政府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如果全靠票房收入和商业运作等方式,是否能够完全解决二人转院团的各项开支?“绿色二人转”能否完全挤掉低级、下流、不文明的二人转表演,占领文化市场,尤其是农村的文化市场呢?因为毕竟农村才是二人转的主战场,农民才是二人转的最主要的观众群体。

  而据记者调查发现,农村的二人转文化市场的状况并不是像城市剧场演出那样简单,那样易于管理,其现状难以令人满意。许多二人转演员的生活状况很差,生存都是一个问题,而且大量的演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专业技能也并不是很强,许多人演二人转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根本无法保证演出的质量和水准。至今仍有二人转演员为了躲避检查,在凌晨时分到老百姓的炕头去演,内容大多是一些荤段子。

  辽宁省文化厅市场处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采访中表示:近几年我们依照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一直都在抓二人转的管理工作,并且近期还发布了一个加强二人转管理工作的通知。但是目前的二人转演出市场还是处于低级发展阶段,还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二人转在农村的演出,一般流动性都比较强,管理确实有难度,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专业的二人转研究人员和表演人员对二人转艺术进行深入地发掘和整理,我们希望通过提高二人转自身的艺术水平,来达到进一步净化表演市场的目的。

[专家评论]

  著名民俗学专家乌丙安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电话专访:

  首先,要公正对待民间艺术,不能过分苛求。我们对二人转的定位要准确,它本身就是一种俗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受到东北上亿农民喜欢的艺术形式。过去在东北山村,漫漫长夜,半年风雪,二人转是农民们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人间百态它当然都要吸收,并且经过消化之后再呈献给观众。

  其次,现在许多电视剧、电影当中有着大段的床上戏、激情戏,但是我们却要求二人转表演一清二白,这是不公平的事情。比如,我们许多的大学教授还想方设法借未删本的《金瓶梅》看,这仅仅是为了研究吗?不一定吧。再比如国外的《十日谈》也是一样的,其中也有许多涉及到、或者是关于性的故事。所以二人转演出没有必要刻意去回避性的话题。当然在公开场合表演的二人转,演员对于自己的言行需要自觉地加以约束。

  第三,二人转有三百年的历史,是民间两小戏的一种。中国有二百五十多种民间小戏,大多是“一旦一丑”,其中多有打情骂俏的内容,许多戏曲在创始阶段都有这样的内容,任何一种艺术也都会涉及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比如京剧当中就有《打面缸》这样的戏。实事求是地说,许多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在愉悦大众的同时,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性文化,普及性知识的作用,比如二人转中的《王二姐思夫》。还有许多的外国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也是这样。

  第四,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它是不是满足了基层老百姓的需求。我们不能单看农村的小剧团,为了生存,有一些低级的演出,就否定二人转。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演员的自身修养。现实社会当中,一些官员啊,大学教授,不也讲一些荤段子吗?我们为什么非要责难二人转呢?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嘛。不要把二人转和芭蕾舞相提并论,要正确地看待这些民间小戏。

  电视美学专家文言教授

  不管是许多娱乐节目当中的关于性的玩笑,还是二人转当中的“性”话题,如果单纯从娱乐的角度来看,“性”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人们单纯从表述方式是直接还是含蓄上来判断艺术形式的艺术价值的高低,那将是非常愚蠢,非常无知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胡胜博士

  的确,许多的农村的“野台子”戏,对于文化水平很低的农民起到了传播性知识,普及性教育的目的。但是,正规的文化演出当中,演员应该对自己的表演负责,不应该口无遮拦。

[赵本山的解释]
  针对观众、二人转演员和专家们的各种不同声音,赵本山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随着二人转市场的开放,出现了偏黄的二人转,这很正常,二人转的发展需要时间。二人转本身是一种俗文化,遇到合适的土壤,它马上就会“长”出来。它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它是和东北人祖祖辈辈走得最近的艺术。二人转作为地方文化,应该发扬光大,不仅仅存在于东北。但也不必非得怎么样,非得登上一些人心中的大雅之堂。

  他认为,二人转的大雅之堂不是中央电视台,不是宫廷,也不是某个政府的俱乐部,而是田间、地头,所有老百姓生活、工作的地方。

  关于二人转是低俗的说法,赵本山在许多场合都表示不屑。他认为艺术没有高雅与低俗的区分,艺术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不同的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芭蕾、歌剧是艺术,二人转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而且它的优势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东西,它的再度繁荣说明了它还是受老百姓欢迎的。

  对于二人转中存在的一些“糟粕”,赵本山的态度是宽容一些,给它时间,有了更多的人关注它,逐渐二人转也会脱胎换骨。而且所谓的“绿色二人转”不是单纯指干净的二人转,而是讲二人转应该是纯正、天然的二人转,是指二人转不要忘掉本色,不能丢掉民间民俗的东西。

  同时,他更提醒二人转演员,民间艺术家要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观众才能尊重我们的民间艺术家。

  赵本山同时强调,他并不是想让二人转“黄”下去,他不想听到太不好的,太“黄”、太露骨的,而是想让二人转不失去其本色,不失去其母体,不失其大俗,不失去它黑土地上的魅力。他说,二人转一定要坚守这条路:它不是芭蕾,不是歌剧,它就是东北老百姓自己的民间艺术。(完)

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
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成立
赵本山面带微笑
赵本山接受记者采访
特别链接:
[人民网] 满口“荤”段子 东北“二人转”低俗表演令人忧
[新华网]“二人转”:莫把“通俗”当“低俗
[新浪时评]“俗”字头上三把刀
[半岛晨报]谁让笑声如此沉重 辽沈读者争议“二人转底线”
[沈阳日报]赵本山破解“绿色二人转”
[中新网]孙家正:二人转应本着抵制腐朽文化精神加以改造
策划:陈孟阳 摄影/文字 李刚  
编辑/制作:徐如光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Email:lnwork@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