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青对彰武的城建规划使其提前十年
被列为辽宁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
|
志愿者在实践中学到了丰富的经验 |
|
志愿者已经能够独立照管患者了 |
志愿者中有112人从事农技工作,64人从事医疗工作,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的南边缘,北风刮起来的时候漫天的黄沙,且一年大部分都是扬尘天气,用乡亲们的话说,这里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
志愿者张海青住在党校的学生宿舍里,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住了三个人,除了四张床以外,连桌子椅子都没有。需要写的材料和论文,需要读的书,都是他趴在床上完成的,趴的时间长了,胳膊酸的抬不起来。
张海青,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摆在他面前的本是十分美好的前程,可他却毅然决定成为一名志愿者,投身于贫困之中。他说,国家把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一位硕士研究生,我应该以我的所学来回报社会。
作为一个志愿者,张海青认识到,不能仅仅局限在被分配任务的领域内,更应该更加主动的去工作。在对彰武县的规划工作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后,他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分析,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向辽宁省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城建规划和设想。省里当即指示提前十年把彰武列为2004年辽宁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优先给予支持。
那一刻的张海青是兴奋的,快乐的,他说:“从领导和同事们那欣慰的目光里,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快乐,正是这种快乐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一夜,他主动要求将服务期再延长半年。
“服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为彰武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张海青也在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学科价值。利用业余时间,他结合自己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决策这一专业研究方向,撰写了《关于资源枯竭型小城镇规划建设决策的思考》、《从形体规划到综合规划》等专业论文,知识水平上也得到了提高。
顾晓林,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工作。他日常的工作内容就是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化肥的采样、检测工作,通过与农民的接触和交流,他学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民所流露出的对科技知识的渴望,也使他深受感动。
凌源市被列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但顾晓林在对市里几个乡镇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日光温室进行农业调研时发现,当地农民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盲目、习惯性乱施肥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仅得不到好收成,还污染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农业成本。经过向学校老师请教、自己查阅资料和反复论证,在2003年底,他递交了《关于凌源市建立日光温室土壤数据库的建议》,并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他高兴地告诉我们,方案已获批准可以在小范围试点观察。
他说,通过建立数据库,经过数据分析,几分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施肥方案,以此完成科学合理施肥,减少土壤环境的污染,保护有限土地资源。这个方案做好了,农民绝对是直接受益者。
“我是幸运的,我有很多大学同学选择在城市工作,四年的专业知识相当于白学了,但在凌源,生活上可能困难一点儿,但政府、单位同事都给予我关注。很多工作需要个人独立完成,我能更好地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顾晓林说。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大城市、大医院工作,他们至少需要一至两年才能准许进入手术室,而在喀左县第一人民医院,志愿者徐清在经过老医师三个月的指点后,就已经能够进入手术室做辅助工作和独立照管患者了。
徐清,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服务于喀左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以前在学校里,我总觉得自己离医生这个身份很远,但到这儿4个月以后,我已经找到做医生的感觉了。在老大夫的指导下,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80%以上都能和实践结合起来,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的特别快。”
“在工作中我更能体会到辽西北的生活,老大夫给患者开药时,不光看效果,更关注价钱,让患者花比较少的钱也能得到合适的治疗,这种医风医德是我在大医院里学不到的。”
|